关于教材的话题,总是比较敏感,毕竟,教材关乎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决定着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否正确合理。
我们的教材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内容也会出现一些调整,以便使得教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适应时代的要求。或者说,让孩子们接受更符合当代价值观的教育。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
古文,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同样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偏偏和现代字词有着太多的区别,甚至意思会大相径庭,从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不过对于一些经典的篇目,大家还是记忆犹新,比如中学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虽然不敢说能够倒背如流,相信很多人对于其中很多的句子,依然可以脱口而出。
wWw.SpeAkkEY.coM
一个网友发文称,现在的教材里面,将原先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篇文章的质疑声,引来了无数网友的附和,并且非常明确地认同,自己以名声担保,当年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百分百是斯人。
可是,负责教材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明确对外界表示,自从1961年开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一直都是用是人,从来没有用过网友们所说的斯人。
这种表达着实捅了马蜂窝,毕竟,网友们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学习的是斯人,甚至用名声做担保,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说明和解释,无疑给了网友们当头一棒。
有些较真的网友,还专门拜访了多年未联系的中学语文老师,结果,得到的回复和出版社的说法惊人的一致,我们所有人,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确实都是是人。
专家表示两种写法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虽然已经明确,我们在年少时,学习的都是是人而不是斯人,而且肯定在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甚至在中考的时候都考过,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如此深刻的记忆,是斯人呢?
重要的原因还是受到了影视剧等通俗文学的影响,比如周星驰的很多电影中,都有这句话,而且都是用斯人,而国内热播的很多电视剧,也是如此,如《甄嬛传》、《少年包青天》等,也是用斯人。
wWw.SpeAkkEY.coM
当一些用法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人们就会发生记忆偏差,将影视剧中的说法认同为当年学校学习的结果。
另外,人们普遍接受斯人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语言本身的节奏问题,斯是一声,与人的二声结合,读起来更加顺畅一些。而是为四声,和二声结合,相对而言会觉得节奏上有些生硬,这也是网友们更加接受斯人的原因。
不过,有专家表示,两个字在古文当中,都有表示为这的意思,而且从古至今,也确实有一些古籍中将其表述为斯。但是,建议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还是要填写是人,毕竟,这是教材提供的标准答案。
人类集体记忆偏差是一种心理效应
几乎所有的网友都认定,他们以往学习的就是斯人,即便你把教材拿到他面前,他依然会如此笃信不疑。
wWw.SpeAkkEY.coM
为什么网友会有如此的执念,其实这种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叫作人类集体记忆偏差,也被称作曼德拉效应。
wWw.SpeAkkEY.coM
目前,对于这种记忆偏差心理产生的机制,学术界还只是罗列了这种现象而已,并没有过多深入的研究来解释这种心理现象的起源。一般性地认为,就是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喜好、习惯等,来定义自己的看法。
比如,对于南非总统曼德拉,一直以英雄人物存在,所以,人们觉得只有去世的英雄才会得到这样的称颂,就想当然地在他去世之前,以为曼德拉早已去世。
人们更加愿意接受斯人,也同样出于自己的习惯,毕竟,斯人读起来更加顺口。
还有一些原因,就是流行文化的影响,相比较于被动的学习,寓教于乐的方式,会让人更加记忆深刻,影视剧普遍使用斯人,会很自然地动摇人们对于是人的记忆。
生活中并不只有这一件事情,让我们如此笃定,最终却被事实打脸。生活只有这样充满着惊喜,才让生活变得如此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