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整理了甘肃通渭历年高考分数线 甘肃省通渭县的人文地理,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
甘肃省通渭县的人文地理
通渭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工业主要有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建材业。年产量最大的有粉丝、味精、淀粉、地毯、水泥、毛衣裤等二十多种产品。其中“飞天牌”粉丝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温泉牌”味精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部级优质产品,两项均被列为甘肃省名牌产品;仿古地毯获全国优质进出口产品银奖。交通有西兰、华双、马陇等3条国家干线公里,有17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县城距省会兰州180公里,横穿全县的310国道已经建成。通渭县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发现有温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战国时代秦长城遗址,历史上有东汉末年的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开封知府王瓒、清代“陇右真儒”李南晖、四川按察使牛树梅等文化名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杨子恒(通渭马营人)、中科院院士姚檀栋(通渭三铺人)之后,又一通渭人尚永丰(李店人)将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通渭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之一,县内建有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义岗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纪念碑等革命纪念建筑,红军长征榜罗会议遗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100个景点之一,“通渭小曲”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通渭群众酷爱书画,习字作画蔚然成风,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特色小吃荞圈圈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出。瞬时香气四溢,入口松软香酥,口感丰润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先祖时期牛谷河畔土地肥袄,各种粮食都是多穗的。一年收的粮食当年吃不完,好多人不敬天道,暴殄天物,懒惰不思农事。玉皇大帝一天下界游玩,看见有人随意糟蹋粮食。玉帝很生气,便要惩罚百姓,命“牛神”将五谷杂粮在三个时辰内全部捋为单穗。“牛神”奉命行事,用了足足三个时辰才拔完了所有五谷。“牛神”见荞麦似乎不是什么正经庄稼,便不想劳神了。看看时辰已到,便顺手捋了一把,不想捋破了手指,“牛神”便匆匆去复命。荞麦染了“牛神”的血,茎杆、叶脉都变成了红颜色,长得特别快,一旬一收,牛谷河畔的通渭百姓靠吃荞麦才免于饿死。“牛神”也因为没有完成玉帝的命令被罚永远到人间劳作。从此以后,百姓都一心向善,但老天的惩戒不可不记,荞麦有活命之恩,用荞麦面做成圈圈意在让百姓完完全全记住不能随意糟蹋粮食。荞圈圈中间做成空的就是告诉后代不勤俭持家就是坐吃山空。 通渭荞圈圈含有其它食品所不具有的芳香甙味,吃起来清香可口。荞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磷、铁、镁、钾和微量元素等,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B2、E、P、C,其含量都高于其它粮食作物。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精氨酸、烟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荞面含有其它主食中所没有的叶绿素和卢丁。卢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荞面中所含的苦味素,有清热、降火、健胃之功效。所以,荞面被人们誉为“益寿食品”、“长寿食品”。荞面食有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凉血解毒,解湿,治肾炎、禁口痢疾、绞肠痧、汤火灼伤的功能。在临床上还可用荞麦治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炎、心脏病、肥胖病以及预防微血管脆弱等症。荞面还有较好的抗癌作用,特别对老年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功效。因此,油炸的荞圈圈以其营养丰富,口外香甜,老少皆益成了通渭的一道美食。 甜醅子 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稞,三是小麦。做法相同。 做法是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清明一过,便是普遍制作甜醅子的时节,甜醅子的主要原料和米酒有些区别-是麦子类,其品种有二,一是莜麦所制,二是青稞所制,表稞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原料。两种做法大致相同,制作时先拣去莜麦或青稞的瘦凿,再把莜麦装入口袋或放在编制簸箕内再三搓拌,去其浮皮,青稞则要舂净精皮,然后放进锅内煮八成熟捞出放案上晾,以份量多少比例加入曲子拌匀,入瓷盆内,置热炕头或灶上捂严发酵,待两三天闻到清香酒味时便成。此物吃起来又香又异,还有醇芳的酒汁,故名甜醅子。 甜醅能否发酵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温度,而揭盖时间却因季节而不同,这就全凭酿造者的经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甜醅发酵时反复生成的甜醅酒可谓稀罕之物,醇美香甜,营养价值高,夏季食用避暑效果尤佳. 甜醅极受群众喜爱,除居家酿制自食外,出售者亦不少。无论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村集镇市上,随处可见甜醅摊。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脸盆里满是白生生、蜜旺旺的甜醅。一碗下肚,甘甜如饴,满嘴生津,倍觉神清气爽,这酒香醇厚的甜醅实在是让人受用无比。 酿皮 酿皮是通渭著名的地方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面粉用凉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这样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淀粉沉淀后,倒去清水,加放食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笼蒸熟,凉冷后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即可。面粉中的蛋白质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子,加上油泼辣椒、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再加一小撮青菜,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暑之特点。酿皮食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看,可凉可热,四季皆宜,深受大众欢迎。关于甘肃省通渭县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
通渭历史悠久。
据发掘文物证明,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通渭这块土地上。
夏、商、西周时期,通渭地为羌人所居。
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期(前475一前273),通渭地为襄戎地。
战国后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置陇西郡,通渭地属陇西郡(治今临眺)辖。
秦(前221一207)统一后,通渭地仍属陇西郡辖。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陇西郡辖县11,通渭地属襄武县(治今陇西城东5里)辖。
元鼎三年‘前114),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治平襄(即今通渭城区),辖县16,平襄为附廓首县。
元封五年(前106),全国设13个朝史部(称十三部州)。
wWW。sPeAkkeY。com
平襄县属凉州刺史部(治陇,即今张家川 *** 自治县龙山镇)天水郡辖。
新莽(9-23)篡汉,改天水郡为镇戎郡(仍治平襄),改平襄县为“平相县”
西汉更始元年(23)至东汉建武八年(32),成纪(今秦安县北)人院嚣聚众10万反莽,在平襄建立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达10年之久。
东汉收复平襄后,平襄县仍属凉州刺史部天水郡辖。
永平十七年(74),天水郡更名汉阳郡(移治冀县,即今甘谷),平襄县为汉阳郡辖。
中平五年(188),分置南安郡(治今陇西县东南),平襄县改属南安郡辖。
三国((220^-265)时,曹魏从平襄、略阳县分置临渭(治今秦安县东南)、清水县,合4县立广魏郡(治临渭),属雍州辖。
晋(265-420)时,平襄县属秦州略阳郡(治今秦安县陇城)辖。
《晋书・地理志》载:“略阳郡,本名广魏,泰始((265-274)中更名焉。
wWW。sPeAkkeY。com
统县四:临渭。
平襄、略阳、清水。”晋末大乱,郡县归属无定。
十六国前赵、前秦时,平襄县犹存。
西秦时,还两次见于史册。
wWW。sPeAkkeY。com
此后,平襄县废。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统一北方后,平襄县地属秦州天水郡显亲县(治今秦安县叶家堡西北)辖。
永安三年(530)置渭州(今陇西),平襄县地改属渭州南安阳郡(治桓道)中陶县辖。
西魏((535-556)初,平襄县地属北秦州〔今秦安县西北)辖。
废帝三年((554),改北秦州为交州,平襄县地属交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北)乌水县(治今秦安县西北)辖。
北周(557-581)因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交州为纪州。
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并乌水县入长川县,平襄县地属陇西郡长川县辖。
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陇西郡为渭州,平襄县地属渭州长川县辖。
贞观三年(629),并长川县入陇城县,平襄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陇城县辖。
宝应二年((763),渭、秦等州被吐蕃占领。
大中三年(849)大破吐蕃,光复平襄,属秦州。
不久,演为五代十国割据面,县置无定。
宋初.西边疆域只达秦州夕阳镇(今天水新阳镇,,未过渭河,平襄县地被西夏和吐蕃占领。
时,宋以秦州,继以古渭州(今陇西)为据点,逐渐向西开拓。
天禧二(1018)置安远寨 (今属甘谷县),属秦州。
治平四年 (1067)置鸡川寨,属秦州。
熙宁元年 (1068),宋将杨文广筑大甘谷口寨 (原名毕集寨,今甘谷县杨家城子下),城成,宋廷赐名甘谷城,领陇阳、大甘、吹藏、陇诺、尖竿5堡,属秦州。
同年,杨文广于擦珠谷 (今什川乡古城沟)又筑一大堡,十二月城成,宋廷赐名“通渭堡”。
熙宁五年 (1072),升通渭堡为通渭寨,领者达 (后演变为“哲达”)、漆麻、本当、扑麻龙、达隆5堡,属熙河路通远军 (今陇西)辖。
wWW。sPeAkkeY。com
崇宁五年 (1106)升通渭寨为通渭县,属巩州。
南宋开国,金人南下。
天会五年(1127),金在通渭境内置通渭(治通渭寨)、鸡川、甘谷(治大甘谷口寨)3县。
通渭属临挑路巩州辖。
鸡川、甘谷初属凤翔路秦州辖,贞佑四年(1216)改属西宁州(今会宁)辖。
兴定(1217-1221)初,3县俱陷于西夏。
天兴(1232―1234)初,3县被蒙古族占领。
元至元七年(1270),并鸡川县入秦安县:废甘谷县.于秦州属伏羌城置伏羌县(今甘谷);通渭县移治今城区.属陕西行省巩昌路辖。
明洪武二年(1369),总兵徐达西征至巩昌,时通渭为元主簿杨忠所据,徐差万户董提招杨归附。
通渭县属陕西行都司陇右道巩昌府辖。
清初,因明制。
康熙二年(1663),陕西行都司分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驻巩昌,通渭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辖。
康熙七年(1668),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陕、甘两省分置,通渭县属甘肃省巩昌府辖。
康熙五十七年(工718)五月二十一日,地大震,城北笔架山崩,县城覆没,县署临时移治西关。
雍正八年 (1730),县署又临时移驻平凉苑马寺属安定监 (今马营)。
wWW。sPeAkkeY。com
同时,割安定监 (下设“六营”: 中营、稠泥营、原川营、衙门营、石峡营、双井营;“四所”: 中所、后所、左所、右所)属通渭,巩昌府辖。
乾隆四年 (1739),在旧城址始筑新城,即今县城。
乾隆十三年 (1748)城成还治,仍属巩昌府。
中华民国2年(1913) 3月,废府设道,通渭县属甘肃省陇南道(旋改渭川道,治今天水)辖。
民国16年(1927) 7月,改道为行政区,通渭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辖。
30年(1941) 8月,改渭川行政区为廿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通渭县隶属至1949年8月6日(农历闰七月十二日)县城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渭县属甘肃省天水专区辖。
至1955年10月22日改属甘肃省定西专(地)区所辖至今。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甘肃通渭历年高考分数线 甘肃省通渭县的人文地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甘肃通渭历年高考分数线 甘肃省通渭县的人文地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