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考生要考上北京理工大学需要多少分?
如果你要报考北京理工大学,想知道2023高考多少分能被录取,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所大学近三年在内蒙古的录取最低位次、分数线、招生录取人数等,这样才能科学的进行预测。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内蒙古录取最低分数线预测:
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内蒙古理科(本一A)580分,位次2563,招生人数74人;内蒙古文科(本一A)575分,位次339,招生人数9人。
也就是说若是参考去年的录取数据,2023年内蒙古考生要想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理科(本一A)要在580分左右,文科(本一A)要在575分左右,才能考上!
不过,这样简单的预测是不准确的,因为每年的高考难度、招生计划、高考人数、专业热门程度以及报考该校的人数等因素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按照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及招生计划进行参考!
以下为该校最近三年在你省的录取数据,供参考。
WWw.SpEakKeY.cOM
北京理工大学历年在内蒙古的录取分数线(2020-2022)
科目 | 年份 | 招生类型(代码) | 批次 | 招生人数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理科 | 2022 | 中外合作 | 本一A | 5 | 580 / 2563 | 427 |
理科 | 2022 | 能源类中外合作 | 本一A | 4 | 582 / 2415 | 427 |
理科 | 2022 | 普通类 | 本一A | 65 | 623 / 549 | 427 |
文科 | 2022 | 普通类 | 本一A | 9 | 575 / 339 | 459 |
理科 | 2021 | 中外合作 | 本一 | 9 | 594 / 2221 | 418 |
理科 | 2021 | 普通类 | 本一 | 65 | 633 / 571 | 418 |
文科 | 2021 | 普通类 | 本一 | 9 | 607 / 327 | 488 |
理科 | 2020 | 中外合作 | 本一A | 9 | 602 / 2710 | 452 |
理科 | 2020 | 普通类 | 本一A | 65 | 648 / 529 | 452 |
文科 | 2020 | 普通类 | 本一A | 8 | 625 / 326 | 520 |
注: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内蒙古的最终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为准,以上数据仅做提前预测参考。
北京理工大学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80余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一条立足国防传统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军报国路”,一条开放包容、融合协同的“创新发展路”。
WWw.SpEakKeY.cOM
矢志创新,北京理工大学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时代担当。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20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中,学校共参与了受阅装备中12个空中方队中的10个方队、32个地面装备方队中的26个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并直接参与了多项数字表演与仿真任务、焰火技术任务和彩车设计等技术保障工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以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空间交会对接等重大任务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投入经费超过182亿元,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首批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面向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实施系列科技成果转化,6个典型案例集中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号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学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扬帆起航。“延安根、军工魂”是镌刻进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徐特立老院长倡导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共同铸就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从1940年在延安诞生为抗战建国服务,到21世纪的今天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从露天课堂、吃住窑洞,到现代化校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