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考多少分能上大连理工大学 附2020-录取分数线

厚德l留学网 0

根据最新吉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大连理工大学在吉林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的分数在544至575分,位次为8109至1437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吉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4至575区间才能上大连理工大学。

一、吉林考多少分能上大连理工大学

1、2022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109名;

2、2021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6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925名;

3、2020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9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120名;

www。sPEAkkey.cOm

4、2022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37名;

5、2021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5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26名;

6、2020年吉林考生上大连理工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25名;

二、大连理工大学在吉林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吉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2吉林理科本一A5448109教育部
2022吉林文科本一A5441437教育部

2、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吉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1吉林理科本一A5684925教育部
2021吉林文科本一A5571526教育部

www。sPEAkkey.cOm

3、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吉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0吉林理科本一A5965120教育部
2020吉林文科本一A5751525教育部

高考志愿如何选学校

一、学校概况不能略掉

填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去了解学校的性质、层次、办学类型、收费标准。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考生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

www。sPEAkkey.cOm

二、录取原则不能马虎

如调档比例、退档情况、加分政策、专业级差、身体受限、外语语种、专业报考等具体要求,每个学校的招生章程都会给出明确的调档比例、退档情况等录取标准。

当你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数时,你就可以对比二者的齿轮是否吻合,用调档分数线和自己高考分做比较,这会大大提高你的高考志愿录取率。

三、单科成绩不能忽视

有的高分考生,拿到高考成绩单的时候,看见总分500多或600多,达到了理想院校的调档线时就得意忘形,以为自己一定有希望了。哪知,最后却还是因为没注意《招生章程》里的单科成绩,填错了志愿,导致高分落了榜。

实力强的二本排行榜

序号学校名称全国排名批次
1重庆师范大学224二本
2北华大学254二本
3重庆工商大学265二本
4泰山医学院273二本
5鲁东大学278二本
6湖南商学院294二本
7聊城大学304二本
8山东建筑大学306二本
9齐齐哈尔大学306二本
10北京联合大学309二本
11山东中医药大学309二本
12北方工业大学313二本
13郑州轻工业学院315二本
14重庆理工大学317二本
15青海师范大学323二本
16天津商业大学324二本
17青海民族大学329二本
18贵州民族大学330二本
19赣南师范大学332二本
20河南财经政法大学332二本
21吉林财经大学332二本
2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335二本
23长春中医药大学335二本
24北京服装学院340二本
2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340二本
26大连海洋大学345二本
27青岛农业大学345二本
2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348二本
29长春大学348二本
30吉首大学348二本
31湖南工业大学353二本
32中原工学院353二本
33广西师范学院355二本
34佳木斯大学357二本
35信阳师范学院357二本
36西藏民族大学357二本
37合肥学院363二本
38北方民族大学363二本
39辽宁工业大学365二本
40贵州医科大学367二本
41贵州财经大学367二本
42沈阳化工大学371二本
43沈阳理工大学371二本
44临沂大学374二本
45大连民族大学375二本
46山东工商学院375二本
47上海应用技术大学375二本
48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375二本
49塔里木大学375二本
50北京农学院383二本

三、大连理工大学最新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以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传承优秀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为宗旨,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致力于创造、发现、传授、保存和应用知识,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时为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大连大学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60年10月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86年4月设立研究生院;1988年3月更名为大连理工大学;1996年启动实施“211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启动实施“985工程”建设,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重点共建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被中央确定为中管干部学校。2012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连理工大学依照“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坚持标准、创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建设盘锦校区,与主校区同标准、同档次、同水平办学。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4506人,其中专任教师2971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兼职教师中的两院院士3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人,“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1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68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1048人,硕士生导师2444人,学校教职工中,受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96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289人。学校现有学生总数44829人,其中本科生25396人,研究生总人数19433,其中博士研究生4659人(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生443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155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博士生74人),硕士研究生14774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6554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564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2202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378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育人体系。学校设有研究生院,主校区设有20个独立建制的学部学院,开发区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盘锦校区设有3个独立建制的学院,另有3个专门学院(创新、国际、远程)和1所独立学院(城市学院)。有2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有工商管理(MBA,含EMBA)、公共管理(MPA)、建筑学、金融、应用统计、艺术、翻译、工程管理、新闻与传播、城市规划、汉语国际教育、体育、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等19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等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设有91个本科专业,80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3个,“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25个,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有4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土木水利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国家实施工程教育改革十所试点学校之一,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学校之一,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的工程学和化学学科领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有20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势学科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学校重点建设化学化工、建设工程、装备制造、力学、信息科学、管理工程、数理等7个学科群,涵盖17个一级学科。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目前有9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8个学科领域进入QS世界学科排名前500名;在软科、USNews等学科排名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位列国际第2位,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和土木工程位列国际第19位,计算机科学位列国际第36位;2020年泰晤士中国学科排行榜有30个学科上榜,其中有6个A+学科和20个A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共有32个一级学科参评,7个学科进入A类,19个学科进入B类(其中B+,8个);上海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在2017年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得1个A(工商管理)和1个A-(公共管理)。 学校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建有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电子政务模拟仿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节能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制造管理信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辽宁)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绿色化学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生态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智能控制与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及微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模塑建材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装备监测与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高分子及复合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2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2个辽宁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4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1个全国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5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0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58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96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9项。 学校依山傍海,办学条件优良。已形成一校、两地(大连市、盘锦市)、三区(大连凌水主校区、开发区校区、盘锦校区)的办学格局,总占地面积357.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8.2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现有实体馆藏累计366万余册(件),累计订购95个平台267个